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北部银石山地区古近纪盆-岭构造及形成机制
引用本文:柏道远,殷如新,刘伟,孟德保.青藏高原北部银石山地区古近纪盆-岭构造及形成机制[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3(3):24-29.
作者姓名:柏道远  殷如新  刘伟  孟德保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湘潭,411100
2.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湘潭,411100
基金项目:中国地调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9991300009051).
摘    要:研究区自北而南共发育8条东西或近东西走向的渐新世裂陷盆地,显示该时期具典型的盆岭构造格局。盆地代表性充填结构自北而南分别为以冲积扇相砾岩、扇三角洲相砂岩、浅湖相粉砂岩和泥岩、滨湖相为主的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组合,表明盆地北侧的单面断陷作用。狭长且边界较平直的形态特征、盆内同期基底断裂、盆地北侧山岭区中同期强烈的伸展构造变形、关水沟以西盆地北缘的沉积相变等,与盆地充填结构特征一道指示盆地的断陷构造属性。说明区域南北向拉张作用下的单剪伸展为盆-岭构造的直接形成机制;区内渐新世前后的岩浆作用及其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等,则指示盆-岭构造的深层动力学背景为岩石圈地幔甚至软流圈的向上隆起和顶托。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银石山地区  古近纪  盆-岭构造  形成机制
文章编号:1007-3701(2003)03-0024-06
修稿时间:2003年1月29日

Oligocene basin-mountain structure and its forming mechanism in Yinshishan area,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bstract:
Keywords:Oligocene  basin-mountain structure  forming mechanism  Qinghai-Tibet Plateau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