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双一流”高校学生就学迁移网络——格局、驱动因素与公平性
引用本文:张维阳,钱雨昕,崔璨.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双一流”高校学生就学迁移网络——格局、驱动因素与公平性[J].地理科学,2023(4):668-678.
作者姓名:张维阳  钱雨昕  崔璨
作者单位: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3. 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4. 华东师范大学人才战略发展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23,42171233);
摘    要:就读高等院校带来的学生跨区域流动是人力资本空间再配置的重要环节,从地理学视角基于高校招生配额构建学生的流动网络,对于进一步剖析人才流动规律、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双一流”高校的招生数据,刻画地区间学生就学迁移网络,探讨其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公平性问题。研究发现: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力迁移规律,“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多从人口规模大的省级行政区流向高等教育资源发达的省级行政区,高校所在地的省(市、区)内招生、东中西部区域内招生等属地优势凸显,中西部地区学生外流比较严重。学生就学迁移网络主要受到考生人数、高校资源容量、经济差异、国家招生政策倾斜、文化和地理距离的共同影响。各地省(市、区)人均和考生人均录取率的基尼系数并不大,但各省(市、区)省内录取率、各高校的外省(市、区)录取率、及东中西部区域内外录取率均差异较大。一些省(市、区)面临省(市、区)内录取率低、“双一流”高校考取困难、学生外流明显的三重困境。鉴于此,本研究提出需从宏观上认知学生就学迁移对区域差异的长期影响,并从地方发展上破解人才外流的困境。

关 键 词:高校招生  就学迁移  人力资本  人才流动  教育公平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