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Tele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plates and basal mantle LLSVPs.SCIEI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曹现志,李三忠,索艳慧,戴黎明,杨安,王鹏程,刘金平.Tele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plates and basal mantle LLSVPs.SCIEI北大核心CSCD[J].岩石学报,2023(3):659-669.
作者姓名:曹现志  李三忠  索艳慧  戴黎明  杨安  王鹏程  刘金平
作者单位:1.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 崂山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21005、9195821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YQ25);;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401)联合资助;
摘    要:基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观测建立的板块构造理论意味着板块和浅部地幔共同演化,然而地幔底部尤其是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与板块(尤其微板块)运动和演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有争议。一些研究认为LLSVP长期保持稳定,而另一些模型则认为它与各级板块存在相互作用。为此,本文通过总结前人成果,并基于近期发表的板块重建和地幔对流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微板块运动和LLSVP的演化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微板块与大板块类似,俯冲后通常会下沉至核幔边界。微幔块会推动地幔底部热的物质聚集并形成大的热化学结构。该热化学结构与层析成像揭示的LLSVP基本吻合。下地幔径向流速场和温度场的二阶结构与地表速度场散度的二阶结构随时间的移动轨迹相似,表明深浅部圈层的耦合演化,但是下地幔结构演化一般会滞后于浅表。在微幔块推挤之下,地幔柱优先沿着地幔底部热化学结构的边缘形成,且有时会被推至热化学结构的内部。地幔柱上升至浅部后,能够导致岩石圈弱化甚至裂解或板块边界跃迁,形成微板块。因此,地幔底部LLSVP不是稳定或静止的,而是与微板块动态协同演化,并通过地幔柱与浅表板块边界发生遥相关,从而控制微板块生成场所。

关 键 词:微板块构造  地幔对流  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  深浅耦合  地球动力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