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亚洲地区月平均大气加热场及其年变特征
作者姓名:姚兰昌  罗四维  王安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姚兰昌,罗四维),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王安宇)
摘    要:本文利用1961—1970年的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东亚范围内1—12月大气的辐射收支和热量收支,进而分析其年变特征。主要结果: 1.青藏高原4—9月是热源,其它各月是冷源。高原中西部冷热源的形成及年变化主要决定于地面感热加热的变化。高原东部3—5月热源的形成决定于感热的迅增,6—9月的热源则同时取决于感热和潜热。高原地区热源出现早而强,有二次迅速增强过程,这对6月南支副热带急流的北跳和雨季的爆发有贡献。冬季,高原的冷源对其南边的副热带急流贡献甚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其维持有贡献。 2.高原北边和西边全年的感热和潜热都很小,年变化也很小,所以全年都是冷源。7月伊朗高压是动力性的。 3.高原南侧及东侧的感热很小,潜热强度大且年变化也大。所以其热源及年变化主要决定于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年变化。印度北部6—9月为热源,其它各月为冷源。孟加拉湾地区热源4月开始,但比高原热源弱,5月增强,6—7月最强,比高原要强7—8倍。但高原加热对南亚雨季开始的贡献大,而孟加拉湾地区的强热源可能是雨季爆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