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边缘石炭系地层地震反射模式分析
引用本文:赵虎,刘嘉伟,彭浩,叶茂,胥良君,王轶,彭平.四川盆地边缘石炭系地层地震反射模式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21,36(3):1196-1207.
作者姓名:赵虎  刘嘉伟  彭浩  叶茂  胥良君  王轶  彭平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发事业部,成都 61005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 400707;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成都 610041
摘    要:四川盆地石炭系地层是川东地区的主力气层,多年来在盆地内形成了良好的勘探认识.然而盆地边缘受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石炭纪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东部边缘整体为古地貌高部位,石炭系黄龙组、河洲组和下二叠统梁山组厚度均有较大的变化.显然利用盆地内的研究认识进行盆地边缘的石炭系边界预测必然存在较大误差,导致盆地边缘的许多圈闭尚未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下从正演模拟出发,详细分析石炭系地层反射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石炭系地震反射特征不只是受自身地层厚度的影响,受梁山组厚度影响更大,当厚度10 m以上时,石炭系容易形成波峰反射;当梁山组厚度为1 m时,即使石炭系40 m厚,也不会形成波峰反射.鉴于此,本文建立了不同梁山组厚度的石炭系反射特征总结表,其适用于盆地边缘及盆地内的石炭系勘探.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和地震预测方法,对以往石炭系剥蚀线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显示,以往石炭系剥蚀线以外的LT1井南侧存在石炭系地层较厚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关 键 词:石炭系  地震反射模式  四川盆地边缘  正演模拟

Analysis of seismic reflection mode of Carboniferous system in the margin of Sichuan Basin
ZHAO Hu,LIU JiaWei,PENG Hao,YE Mao,XU LiangJun,WANG Yi,PENG Ping.Analysis of seismic reflection mode of Carboniferous system in the margin of Sichuan Basin[J].Progress in Geophysics,2021,36(3):1196-1207.
Authors:ZHAO Hu  LIU JiaWei  PENG Hao  YE Mao  XU LiangJun  WANG Yi  PENG P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