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研究现状
引用本文:张克信, 王国灿, 洪汉烈, 徐亚东, 王岸, 曹凯, 骆满生, 季军良, 肖国桥, 林晓. 2013: 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研究现状. 地质通报, 32(1): 1-18.
作者姓名:张克信  王国灿  洪汉烈  徐亚东  王岸  曹凯  骆满生  季军良  肖国桥  林晓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新近纪隆升过程与地质事件群研究》、《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编号:1212011121261、1212010733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质历史时期重大转折期地质事件研究》(批准号:40921062)
摘    要: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倍受世界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青藏高原成为统一整体(印度-欧亚碰撞)的时限、隆升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机制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存在70Ma、65Ma、55Ma、50Ma、45Ma和40~34Ma等多种观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不是在某个时间点完成的,其碰撞持续时间约10~15Ma。碰撞方式存在由西向东迁移、由东向西迁移等多种观点。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阶段存在多种划分方案,流行的有3阶段、4阶段和5阶段强隆升过程。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可归纳为约3.6Ma以来、13~8Ma、26~20Ma、40~35Ma和55~45Ma 5类观点。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模型存在较大分歧,流行的模式可分为碰撞、俯冲、挤出和拆沉-板片断离4类。青藏高原多阶段隆升及构造-岩浆演化造就了高原复杂多样的大陆成矿作用。高原隆升与环境和气候演变具耦合关系。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隆升过程  新生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