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织金磷矿稀土富集机制、赋存状态及可利用性
引用本文:邢介奇,张泽阳,鲜海洋,姜玉航,梁晓亮,谭伟,牛贺才,何宏平,朱建喜.贵州织金磷矿稀土富集机制、赋存状态及可利用性[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2(3):505-516+463-464.
作者姓名:邢介奇  张泽阳  鲜海洋  姜玉航  梁晓亮  谭伟  牛贺才  何宏平  朱建喜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 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3.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    要:巨量的海相沉积磷矿不仅是磷的主要来源,而且还因其中大部分富含稀土元素而成为潜在的稀土资源。为更好地理解这类稀土的成矿规律、赋存状态和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利用XRD、SEM、LA-ICP-MS和TEM等分析手段,对贵州织金富稀土磷块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通过扩散作用从海水及孔隙水富集于纳米级磷灰石中。低沉积速率和纳米级磷灰石较大的比表面积均有利于稀土成矿;磷矿后期经历了低温还原性富F热液流体改造,改变了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配分模式,但这并非稀土富集主要原因;TEM分析显示,稀土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磷灰石晶格之中;稀土元素在磷灰石中晶格尺度赋存特点决定了只能对磷灰石进行分解破坏的提取方式。使用酸浸法将稀土元素作为伴生资源提取,是一种有效途径。

关 键 词:贵州织金  磷块岩  稀土赋存状态  元素富集机制  稀土提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