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870~2002年全球Palmar干旱指数集——PDSI与土壤湿度及地表增温效应的关系
引用本文:王涓力.1870~2002年全球Palmar干旱指数集——PDSI与土壤湿度及地表增温效应的关系[J].甘肃气象,2006,24(3):84-94.
作者姓名:王涓力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摘    要:用历史降水和温度资料得到全球陆地区域(分辨率为2.5°×2.5°)1870~2002年间的月Pal-m ar干旱指数(PDSI)。伊利诺斯州、蒙古及中国与前苏联部分地区有土壤湿度资料,暖季的PDSI与实测土壤湿度(土层厚度为1 m)呈显著相关(r=0.5~0.7),夏末和秋季相关最好,而春季由于融雪的影响相关最差。对世界最长河流(其中7条)及几条其他河流进行分析,各流域平均的年PDSI变化与径流相关很好(r=0.6~0.8),表明PDSI可以很好地表征地表土壤湿度状况与径流。对PDSI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揭示了由降水、温度趋势及ENSO引起的年际内变率所产生的线性趋势。全球严重干旱区(PDSI<-3.0)面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加了1倍多,其中80年代初由于ENSO引起的降水减少造成干旱区面积的突增,后来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地表增温;全球非常湿润区(PDSI> 3.0)面积80年代减少不明显。自1972年以来,全球极干或极湿地区面积从20%增加到了38%,80年代中期以后地表增温是其主要原因。这些结果为日益增加的干旱风险提供了观测证据,干旱风险的增加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结果。

关 键 词:PDSI  全球陆地  土壤湿度  增温效应  干旱指数  地表  20世纪70年代  指数集
文章编号:1006-7639(2006)-03-0084-11
收稿时间:2006-06-19
修稿时间:2006-06-192006-07-19

A Global Dataset of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for 1870-2002: Relationship with Soil Moisture and Effects of Surface Warming
AIGUO DAI,KEVIB E,TAOTAO QIAN,AIGUO DAI,KEVIB E,TAOTAO QIAN,WANG Juan-li.A Global Dataset of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for 1870-2002: Relationship with Soil Moisture and Effects of Surface Warming[J].Gansu Meteorology,2006,24(3):84-94.
Authors:AIGUO DAI  KEVIB E  TAOTAO QIAN  AIGUO DAI  KEVIB E  TAOTAO QIAN  WANG Juan-l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