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岭东部定南大湖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及末次冰消期环境记录
引用本文:商圣潭, 钟巍, 魏志强, 朱婵, 薛积彬. 南岭东部定南大湖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及末次冰消期环境记录[J]. 沉积学报, 2018, 36(2): 310-3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5
作者姓名:商圣潭  钟巍  魏志强  朱婵  薛积彬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摘    要:为进一步探究定南大湖湖沼晚冰期以来的水文特征及气候变化,对研究区K02钻孔的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348个沉积样品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三个粒级组分:0.6~7.1 μm(组分1),20~44.8 μm(组分2)和89.3~447.7 μm(组分3)。结合湖泊沉积物粒度一般分布规律,并根据敏感组分2和14C测年数据探讨了该区域近16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6 000年里,大湖地区的水文及气候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在16.0~11.5 ka B.P.期间,气候总体偏冷干,敏感组分含量增降比较明显,能较好的对应老、中、新仙女木事件和B/A暖期;2)11.5~6.0 ka B.P.期间,大湖地区进入了湿润的全新世适宜期,敏感组分总体含量偏低;3)6.0~3.8 ka B.P.期间,敏感粒度组分含量迅速升高且波动较大,大湖湖沼地区进入一个相对干冷的时期;4)3.8 ka B.P.至今为第四阶段,敏感粒度组分含量总体偏低,考虑到人为干扰因素,暂不做详细讨论。通过对大湖地区水文状况的研究发现,大湖湖沼地区自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很不稳定。与格陵兰GISP 2冰芯、董哥洞D4石笋及其K02钻孔其他指标的记录对比可以发现,敏感组分2对仙女木、9.5 ka、8.2 ka等冷事件的记录更加明显,也说明了大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这种气候变化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关 键 词:定南大湖   晚冰期   粒度敏感组分   气候变化
收稿时间:2016-11-14
修稿时间:2017-07-0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