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海域岛隧结合区水流结构和沉管沉放过程水流力试验研究
作者姓名:高祥宇  高正荣  卢中一
作者单位: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1404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20105014)
摘    要:港珠澳跨海通道由东、西人工岛实现桥隧过渡,海中隧道采用沉管法,沉管段总长5 664 m,从西人工岛开始布置E1—E33管节,标准管节长180 m,宽37.95m,高11.4 m,重约8万t。岛隧结合区受到人工岛挑流和基槽开挖水深突变的影响,水流结构复杂,沉管沉放时也会引起水流变化。沉管安全沉放和精准对接安装需掌握受到的水流力大小。利用宽水槽几何比尺为100的正态模型,开展岛隧结合区水流分布和沉管沉放过程水流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岛头无掩护措施时,岛壁挑流影响到E1管节中部附近,表、底层流速大于中层;E1管节沉放过程中纵向水流力最大可达4 601 kN,E2管节纵向水流力平均5 149 kN;掩护E1管节后,E1管节处流速大幅减小,E2管节中部受掩护体挑流影响最大,流速最大增加40%,中层流速大于表、底层;E2管节纵向水流力平均5 240 kN。当沉管完全入水后,基槽内流速较小,沉放过程中受到的水流力逐渐减小。岛隧结合区水流垂线分布并不是指数分布,受到岛头壁挑流的影响沿管节长度方向流速分布也不均匀,管段浮运水流力公式并不适用计算沉管沉放过程受到水流力的大小。

关 键 词:水流结构   沉管   水流力   岛隧结合区   港珠澳大桥
收稿时间:2019-01-10
点击此处可从《水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