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连盆地含矿建造后生改造作用过程及其演化
引用本文:刘武生,刘金辉,王正邦,谢佑新.二连盆地含矿建造后生改造作用过程及其演化[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5,28(1):52-58.
作者姓名:刘武生  刘金辉  王正邦  谢佑新
作者单位:[1]东华理工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2]东华理工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内蒙-东北区地 1 /250万系列编图与成矿预测(地D0101)
摘    要:通过对二连盆地地质发展史、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特征的分析,将盆地后生改造作用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基本演化阶段:晚白垩世阶段(K2)、古新世一始新世阶段(E1-2)、渐新世一中新世阶段(E3—N1)和上新世一第四纪阶段(N2-Q)。其中每一阶段依据古构造、古水文地质图及古气候特征,将盖层后生改造作用划分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基本类型。对第一类型,划分出油气区、还原剂迁移方向和呈现还原后生改造作用的地区;对第二类型,划分出含氧含铀潜水运移方向和含氧含铀层间承压水运移方向。这对评价二连盆地的铀成矿远景具有现实意义。

关 键 词:二连盆地  作用过程  含矿建造  改造作用  运移方向  地质发展史  水文地质图  铀成矿远景  沉积作用  构造运动  晚白垩世  演化阶段  气候特征  基本类型  划分  始新世  古新世  第四纪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古构造  氧化型  还原型  油气区
文章编号:1000-2251(2005)01-052-06
修稿时间:2003年3月3日

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Ore Bearing Structure in Erlian
LIU Wu-sheng.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Ore Bearing Structure in Erlian[J].Journal of East China Geological Institute,2005,28(1):52-58.
Authors:LIU Wu-sheng
Institution:LIU Wu-sheng~
Abstract:
Keywords:Erlian basin  catagenesis  Uranium deposit  oxidiz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