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北部31ka以来GDGTs组成及其对古温度和季风变化的响应
引用本文:刘磊,管红香,冯俊熙,许兰芳,茅晟懿,刘丽华.南海北部31ka以来GDGTs组成及其对古温度和季风变化的响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40(3):144-159.
作者姓名:刘磊  管红香  冯俊熙  许兰芳  茅晟懿  刘丽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实验室开放基金
摘    要:南海因受到高纬度气候、低纬度大洋以及东亚季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成为研究古温度和季风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研究QH-CL11柱状沉积物的GDGTs组成、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延伸的86个碳原子的四醚指标(TEX_(86)~H),分析南海北部GDGTs来源,并定量计算QH-CL11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SST),从而探讨31 ka以来南海北部古温度变化的驱动机制。通过甲烷指数和支链/异戊二烯类指标等,确定isoGDGTs主要来自于奇古菌,适用于古温度重建。TEX_(86)~H温度显示出明显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与南海北部有孔虫和UK'_(37) SSTs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出现在TEX_(86)~H SST中的海因里希冷事件(H1-3)和Bφlling-Allerod暖期之前的温度大幅度上升事件(14.6 ka)反映了高纬度气候对南海的影响。南海SSTs和北太平洋MD01-2421 U~K'_(37)SST的差异(△SST5)可以用来反映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SSTs显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在Bφlling-Allerφd暖期前增加,在新仙女木时期达到最大值,在全新世早期再次下降,然后在全新世中晚期缓慢增加,这与前人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认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对重建长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异戊二烯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  TEXH86  海洋表面温度  东亚冬季风强度  南海北部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