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0702”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
引用本文:苗爱梅,郝振荣,贾利冬,李苗.“0702”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J].高原气象,2014(3).
作者姓名:苗爱梅  郝振荣  贾利冬  李苗
作者单位:山西省气象台;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山西省气象局;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0311083);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906011);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2M09);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2-007)
摘    要:利用T639L19 1°×1°分析场、FY 2红外云图及红外辐射亮温TBB、多普勒雷达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1年7月2 3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北上,西南暖湿气流加强,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山西北中部锋生是这次区域性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2)山西中部暴雨由2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且在边界层2条中尺度切变线附近触发对流发展,形成2个暴雨中心;山西南部暴雨则由8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合并,在边界层α中尺度人字形切变线附近触发对流发展,α中尺度人字形切变线云系上4个γ中尺度气旋是导致局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形成的直接原因;≤-53℃的黑体亮温区超前多普勒雷达人字形切变线云系反射率因子≥35 dBz的区域。(3)降水中前期,对流云团合并,导致地闪频次峰值和降水量峰值出现,且地闪频次峰值出现时间较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提前12~18 min。(4)中部暴雨发生在气柱水汽总量水平梯度大值区与边界层切变线相重叠的区域,南部暴雨则发生在气柱水汽总量水平梯度大值区的南部0.5~1.0个经/纬距的高湿区与边界层人字形切变线相重叠的区域;气柱水汽总量水平梯度大值区形成时间和边界层切变线形成时间均比暴雨发生提起12 h以上。

关 键 词:大暴雨  多尺度特征  人字形切变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