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梅雨期经大别山两侧暴雨中尺度低涡对比分析
引用本文:苗春生,刘维鑫,王坚红,吴旻,李婷.梅雨期经大别山两侧暴雨中尺度低涡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14(2).
作者姓名:苗春生  刘维鑫  王坚红  吴旻  李婷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95072部队气象中心;94995部队气象台;宁夏气象台;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H05B01);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2012060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33);南京气象雷达开放实验室研究基金(BJG20110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江苏气候变化评估项目(CCSF-201318)
摘    要:通过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江淮流域暴雨日数和低涡过程,结果表明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 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地形影响。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侧沿长江流域及经山脉北侧沿淮河流域的浅薄低涡遇大别山绕行、爬坡同时存在,并且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条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利于浅薄低涡的气旋式增强,并且指示低涡东移路径与低涡位置。而势力较弱的低空急流受大别山南部地形的影响,也表现出有绕行和减弱的阶段,进而可影响到山北淮河流域低涡的强度增幅和伴随的暴雨强度比山南长江流域低涡强一些。绕行山脉南北两侧的低涡暴雨带的湿位涡特征表明,垂直剖面上湿位涡正斜压分量垂向梯度带的配置,且其强度与对应的降水强度成正比,沿淮河的北路低涡湿位涡因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大,其强度更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地形对低涡路径的南北绕行、低涡强度的山前减弱山后加强以及水汽辐合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山脉南部迎风坡的强辐合抬升以及山脉北部弧形背风处对气流的拉伸辐合汇聚,成为大别山地形有利于水汽辐合上升,增强低涡暴雨量的两个重要部位。由于大别山南段的主体部分范围高大,所以对绕行山南部的低涡影响更为显著。

关 键 词:江淮流域  绕行低涡  大别山阻挡  地形效应  湿位涡  螺旋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