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Analysis Method of Equivalent Isobaric Geopotential on σ Coordinat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Vortex in the Tibetan Plateau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 Byrd Polar Research Cente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US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在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其邻近区域,低层等压面的资料是从对流层中上层通过外插法插值得到的,不能代表高原地区近地面的实际天气系统.因此,在常用的等压面分析方法中,如何较准确地分析高原近地面的天气系统是个难题.本文引入有限区域矢量场分解的平均调和-余弦算法,基于σ面坐标及资料,引入一个满足准地转近似的新变量,其作用相当于等压坐标中的重力位势,称为等σ面上的相当重力位势,在等σ面上给出相当重力位势分布图后,可直接在等σ面上就能分析出天气系统.在方法介绍基础上,本文以2008年7月20日08时到21日14时(北京时)青藏高原上一次高原低涡东移的个例为例,对等σ面上的相当重力位势对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的描述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海平面气压分析场上,高原附近有一些长期存在的气压异常偏低系统,高原上也存在很多面积较小气压却异常高(或低)的天气系统,这些系统都是由于外插时受高原地形影响而计算出来的误差,不是高原地区近地面天气系统的正确反映,因而无法正确描述近地面高原涡东移出高原并与四川盆地附近西南涡耦合后加强的过程.而运用相当重力位势变量来表示高原近地面的天气形势后,能够清晰反映高原近地面上此次高原涡东移南压引起低层西南涡加强的过程,可把高原大地形上的天气分析与下游地区天气形势分析更好地衔接起来,在天气分析方面具有明显的好处.

关 键 词:平均的调和-余弦算法  等σ面相当重力位势  高原低涡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