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西两类暴雪过程的雷达产品特征比较及降雪量估测
引用本文:杨淑华,赵桂香,程海霞,周晋红,李腊平,李效珍,刘洁莉.山西两类暴雪过程的雷达产品特征比较及降雪量估测[J].甘肃气象,2021(3):436-447.
作者姓名:杨淑华  赵桂香  程海霞  周晋红  李腊平  李效珍  刘洁莉
作者单位:1.山西省大同市气象局037010;2.山西省气象台030006;3.山西省晋城市气象局048026;4.山西省太原市气象局03008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50);2020年度山西省气象局重点项目“山西强降雪C波段雷达特征与预警技术研究(SXKZDTQ20205206)”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山西大同站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对山西两类暴雪天气过程(倒槽冷锋型和锢囚锋型,分别简称为“Ⅰ类”和“Ⅱ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暴雪天气存在相似点:(1)当降水相态为雨或雨夹雪时,低层零速度线均呈现较明显的“S”型弯曲特征,零速度线形状的变化和0℃层亮带位置变化对相态转换具有明显指示意义;(2)由9点平均法绘制的两类暴雪的平均基本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也具有相似特征,即平均基本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强度在30~40 dBZ之间,因此可利用平均基本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定量估测降雪量级,并可判断0℃层亮带。但两类暴雪天气也存在明显差异:(1)Ⅰ类暴雪属于冷云降水,冷垫深厚,虽然低层强冷空气将水汽通道切断,但由中层偏南急流和西北气流径向辐合产生的动力抬升作用使得降雪维持并达到暴雪量级;Ⅱ类暴雪属于暖云降水,由暖切变线触发,冷垫不明显,锢囚锋和南风急流长时间维持是造成暴雪的主要原因。(2)Ⅰ类暴雪过程中出现明显的0℃层亮带且长时间维持,而Ⅱ类则没有明显的0℃层亮带。(3)Ⅰ类暴雪过程中,“S”型零速度线逆转成南北分布的直线时,表明低层暖平流减弱的同时有东风湿冷垫形成,此时降水相态由雨转雪;Ⅱ类暴雪过程中,零速度线由“S”型转为反“S”型时,表示冷平流入侵明显,此时降水相态由雨夹雪转为雪,零速度线再次明显顺转则指示降雪减弱趋于结束。

关 键 词:暴雪  相态转换  多普勒雷达产品  平均基本反射率因子  定量估测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