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最小二乘配置下的新疆地区地壳形变动态分析
引用本文:邓文彬,蓝敏,王辉.最小二乘配置下的新疆地区地壳形变动态分析[J].地质科学,2022(3):958-974.
作者姓名:邓文彬  蓝敏  王辉
作者单位:1.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868074,51368056,41774111,41974111)资助;
摘    要:为了研究新疆地区地壳形变动态变化特征,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发表的多期中国大陆GPS观测资料,获取1992~2016年间新疆地区的4期GPS实测速度场,运用最小二乘配置法对实测速度场进行插值,构建研究区地壳运动模型和应变率场。结果表明:实测速度场中,平均的GPS最小站间距由1992~2001年间的84.7 km减小到1992~2016年间的28.6 km,点位覆盖密度增大了约3倍;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法插值后的地壳运动模型与实测速度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地壳运动模型与应变率场反映出1992~2016年间构造运动与变形较稳定,是对区域长期构造运动与变形的继承。研究区内的乌恰地区和伊塞克湖附近的面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变化最大,应变高值区逐渐自西向东扩张,反映出帕米尔高原对天山造山带的持续推挤还在增强;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哈萨克斯坦块体的应变量基本不发生变化,说明3大块体内部基本不发生变形,反映了其刚性的特征;研究区最大剪应变率和地震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相关性显著,说明应变积累和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关 键 词:新疆地区  最小二乘配置法  地壳运动模型  应变率场  动态变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