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Transformation of relational space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or network: A case study of Hebian Village,Mengla County,Yunnan Province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范振杰,何丹,李小云.Transformation of relational space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or network: A case study of Hebian Village,Mengla County,Yunnan Province北大核心CSCD[J].地理科学进展,2023(4):754-765.
作者姓名:范振杰  何丹  李小云
作者单位: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3.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4.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38)~~;
摘    要:精准扶贫中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响应,共同助力贫困户脱贫,引致乡村关系空间在脱贫前后发生转化。论文使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行动者网络视角重新审视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的精准扶贫,将关系空间转化划分为阶段内关系空间转化和阶段间关系空间转化,拓展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关系空间转化的解释,发现了河边村关系空间的阶段特征与转化路径:(1)精准扶贫中河边村的关系空间存在阶段性特征,包括脱贫攻坚阶段的前关系空间(标准空间较大)和巩固脱贫成果阶段的后关系空间(协商空间较大)。(2)阶段内关系空间转化是标准空间向协商空间转化的过程。以脱贫攻坚阶段为例,“两不愁、三保障”这一明确政策目标下的标准行为构建了较大的标准空间,有利于确立强制通行点,促进阶段内关系空间转化。(3)阶段间关系空间转化是前一阶段的协商空间转化为后一阶段的标准空间的过程,脱贫攻坚阶段的前协商空间就转化成了巩固脱贫成果阶段的后标准空间。这一关系空间转化的过程可结合新标准行为的应用和空间稳定性测度进行验证。(4)关系空间转化促成了村小组和村民转变为后关系空间中的关键行动者,他们在参与改善建成环境的过程中被动员起来,通过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和其他行动者结成紧密网络联盟,未来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论文所构建的关系空间转化框架对分析和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 键 词:行动者网络  精准扶贫  关系空间转化  标准空间  协商空间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