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溶解甲烷渗漏通量原位观测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赵广涛,徐翠玲,张晓东,何雨旸,冷传旭.海底沉积物-水界面溶解甲烷渗漏通量原位观测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12):73-81.
作者姓名:赵广涛  徐翠玲  张晓东  何雨旸  冷传旭
作者单位:1.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地质调查专项资助
摘    要:海底沉积物-水界面溶解甲烷渗漏不仅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标志和分解释放途径,也是冷泉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因其对海洋环境乃至全球变化的可能重要影响而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而海底原位观测及渗漏甲烷通量估算是理解上述问题的关键。目前国际上有两种较为成熟的海底甲烷通量观测方法:1流体渗漏速率原位测量配以室内甲烷浓度分析;2底栖室流体连续取样配以室内甲烷浓度分析,前者能灵敏反应冷泉渗漏速率的时序变化,而后者具有较高的甲烷通量测量准确度。随着甲烷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原位测量方法将大大提高甲烷通量测量精度、时间和分辨率。在可移动式观测平台上搭载甲烷传感器,同时进行近海底界面微尺度甲烷浓度梯度测量和湍流观测,不仅能够精细刻画近海底甲烷浓度变化、渗漏通量变化,并且非封闭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沉积物-水界面遭受扰动,使观测数据更接近海底真实环境,这成为未来海底原位观测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除此之外,特征冷泉生物群落的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将个别测量站位的观测结果扩展到整个区域的甲烷渗漏流量估算。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对部分典型海底冷泉区进行了渗漏甲烷通量估算,发现每个渗漏系统每年通过溶解形式向海水释放甲烷量约为6×103~1.35×107 mol,并且甲烷渗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多变的,但还没能将单个冷泉系统的通量估算延伸到更大的时空尺度,这成为深入研究海底甲烷储库及其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瓶颈之一。

关 键 词:冷泉  甲烷渗漏  通量  原位观测

Research Progress in in-situ Observations of Dissolved Methane Seepage Fluxed Across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ZHAO Guang-Tao , XU Cui-Ling , ZHANG Xiao-Dong , HE Yu-Yang , LENG Chuan-Xu.Research Progress in in-situ Observations of Dissolved Methane Seepage Fluxed Across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J].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4,44(12):73-81.
Authors:ZHAO Guang-Tao  XU Cui-Ling  ZHANG Xiao-Dong  HE Yu-Yang  LENG Chuan-Xu
Abstract:
Keywords:cold seep  methane seepage  seabed flux  in-situ observ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