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
引用本文:邵学钟, 张家茹, 范会吉, 郑剑东, 胥颐, 张华卿, IO. PoMaHXOB, IO.TapaceHKO.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J].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39(03): 336-346,
作者姓名:邵学钟  张家茹  范会吉  郑剑东  胥颐  张华卿  IO. PoMaHXOB  IO.TapaceHKO
作者单位: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乌鲁木齐 830011;; 3. 哈萨克斯坦地震研究所, 阿拉木图 483144;; 4. 吉尔吉斯斯坦地震研究所, 比什凯克 720060
摘    要: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km/s;Vs值为3.2,3.5,3.7,3.9km/s。上地幔顶部的波速:Vp值为8.10km/s。Vs值为4.6km/s。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为42-56km,中天山最厚,达到50-56km。地壳中部存在低速透镜体。探测结果表明,天山大地构造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3个区,其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各不相同。用颤动构造理论来解释天山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较板块构造理论更为合理。

关 键 词:天山造山带   地震转换波测深   速度结构   地壳构造   颤动构造
收稿时间:1995-02-24
修稿时间:1995-07-24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