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7年夏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地闪时空分布及其天气学意义
引用本文:王颖,郑永光,寿绍文.2007年夏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地闪时空分布及其天气学意义[J].气象,2009,35(10):58-70.
作者姓名:王颖  郑永光  寿绍文
作者单位:1.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杭州,310017;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2004CB418300;;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开放基金IHR2008K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19
摘    要:对2007年夏季(6-8月)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5°~38°N、100°~122°E,不包括甘肃、山东)地闪分布与不同区域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期雷暴日分布和FY-2C红外亮温(TBB)≤-52℃频率分布、低轨卫星8年观测的闪电分布及11年静止卫星TBB≤-52℃频率日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资料获得的对流活动时空分布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江淮流域、川渝、浙江西北部、武夷山中段的地闪活动较其周边区域明显比多年星载观测的闪电活跃.地闪活动7、8月较6月活跃且活跃区位置偏北,7月最为活跃的正地闪反映了该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多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不同区域的地闪活动具有不同的日变化特征,江淮流域和川渝地区地闪日变化表现出多峰型特征,浙赣闽区域地闪活动的单峰型特征显著;其中江淮流域、浙赣闽区域的地闪活跃时段在午后,而川渝地区地闪活动夜发性显著;四川盆地西南部地闪呈现出明显的向东、向北传播特征;川西高原、云贵高原中部及浙闽丘陵沿海地区正、负地闪日变化差异较大.浙赣闽区域和川西高原地区正负地闪活跃时段基本一致,江淮流域、川渝地区和贵州地区负地闪活跃时段提前于正地闪,这几个区域的正地闪活跃时段都提前于TBB≤-52℃频率.这表明负地闪日变化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初始深对流的日变化特征,而正地闪与TBB≤-52℃频率则较好地反映了成熟与消散阶段的深对流日变化特征.

关 键 词:地闪密度  时空分布  日变化  对比分析
收稿时间:1/9/2009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09/8/18 0:00:00

Distribution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Adjacent Areas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7
Wang Ying,Zheng Yongguang and Shou Shaowen.Distribution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Adjacent Areas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7[J].Meteorological Monthly,2009,35(10):58-70.
Authors:Wang Ying  Zheng Yongguang and Shou Shaowen
Institution:1.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 of Zhejiang;Hangzhou 310017;2.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Beijing;3.Wuhan Institute of Heavy Rain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4.KLM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Keywords:CG lightning density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diurnal variations contrast analysi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