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层序叠加样式与海底扇内部构型
引用本文:钟泽红,张迎朝,何小胡,徐涛,任建业,刘小燕,凌涛,韩光明.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层序叠加样式与海底扇内部构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2):91-99.
作者姓名:钟泽红  张迎朝  何小胡  徐涛  任建业  刘小燕  凌涛  韩光明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金项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综合科研项目“南海西部海域典型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CNOOCKJ125ZDXM07LTD02ZJ1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4)
摘    要:通过层序地层研究落实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的整体轮廓,并精细划分出黄流组一段6个四级层序,其中SQHL11—SQHL13层序(低位域)是东方区海底扇复合体的主要发育层位。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分析的基础上落实了多期次海底扇朵叶的分布,时间间隔相当于五级层序的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可归结为简单扇体、复合扇体和单水道。简单扇体在本区鲜见,以东方29-1区扇朵叶为典型;复合扇体是多个简单扇砂体相互切割及叠置或弯曲水道长时间发育时产生的复杂形式,难以进一步细化,是本区的常见类型;单水道指独立存在的孤立水道。研究表明本区海底扇简单扇体及复合扇体的主要沉积单元是主水道和分支水道微相。东方区海底扇的复杂内部构型与区域构造诱导、物源及构造转换带发育等因素相关。莺歌海盆地T31层序界面形成前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区域构造事件,导致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同时,东方区西部的莺西斜坡带处于构造转换带部位,使得越南中部的蓝江物源通过昆嵩隆起以盆地短轴方向进入东方区形成大面积三角洲及三角洲前方的大型海底扇,并形成类型多样化的砂体构成样式。

关 键 词:层序地层  海底扇  简单扇体  复合扇体  单水道  构造转换带  莺歌海盆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