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秦岭钼矿带斑岩体锶氧同位素特征与岩石成因机制和类型
引用本文:陈衍景,,李超,张静,李震,王海华,.秦岭钼矿带斑岩体锶氧同位素特征与岩石成因机制和类型[J].中国科学D辑,2000,30(Z1):64-72.
作者姓名:陈衍景    李超  张静  李震  王海华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100871;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3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预选!(编号: 95-预3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9672119、 49972035、 9488010)
摘    要:秦岭造山带大量发育中生代深成花岗岩基和浅成斑岩体.长期以来,前者被作为改造型或S型;后者伴随钼矿化,被作为同熔型或I型.统计表明,浅成斑岩体Sri=0.705-0.714, δ18O=7.2%。-12.1‰,深成花岗岩基 Sri= 0.705-0.710, δ18O= 6.1‰-10.4‰,二者基本一致.锶氧同位素组成的一致性指示浅成斑岩与深成花岗岩之物质来源和成岩机制的相似性.通过分析成岩构造背景、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球物理资料,认为浅成斑岩与深成花岗岩基同属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均属碰撞型或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

关 键 词:秦岭造山带  中生代  花岗岩类  锶氧同位素  班岩钼矿床  碰撞造山作用
收稿时间:2000-03-03
修稿时间:2000-07-26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