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毛细管力的初次运移及成藏作用有效性分析
引用本文:包友书,张林晔,张守春,徐大庆,王宇蓉,张 蕾,吴连波.毛细管力的初次运移及成藏作用有效性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7,23(2):296.
作者姓名:包友书  张林晔  张守春  徐大庆  王宇蓉  张 蕾  吴连波
摘    要:毛细管压力差通常被认为是油气初次运移及源内成藏的重要动力,但毛细管力驱动油由小孔向大孔迁移的前提是岩石孔隙表面亲水。文章结合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成熟烃源岩内砂体含油概率较低,且原油多非来自成熟源岩围岩情况,对砂岩及页岩的润湿性进行了探讨。东营凹陷部分砂岩存在润湿性反转,与较高的非烃及沥青质含量的原油接触,是砂岩润湿性反转的主要原因;而泥页岩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演化过程中,其整体润湿性也表现为中间润湿甚至亲油性。润湿性改变导致毛细管压力方向改变,初次运移及源内油藏成藏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是沙三中亚段成熟源岩内砂体含油概率低的主要原因。据此认为,对于高丰度的生烃早期阶段的泥页岩烃源岩,毛细管力作为初次运移及源内油藏成藏动力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关 键 词:毛细管力  初次运移  成藏动力  润湿性  润湿性反转  东营凹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高校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高校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