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疆历史强震和古地震发震构造的分析及其在中长期预报中的运用
引用本文:柏美祥.新疆历史强震和古地震发震构造的分析及其在中长期预报中的运用[J].内陆地震,1992,6(2):206-216.
作者姓名:柏美祥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乌鲁木齐,中国
摘    要:地震构造系潜在震源区的蕴震及发震构造,也是地震所产生的断层和形变带,受活断层及活动褶皱控制。 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后陆,多在碰撞期后形成。这些碰撞期后构造就是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分布于羌塘板块、冈底斯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互碰撞地段,即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北缘、伊犁盆地两侧、塔什库尔干谷地、布伦口各地以及鲸鱼湖盆地南缘。 从新疆历史地震断层或形变带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来看,其活动顺序为:1716年特克斯活断层→1812年喀什河活断层→1842年巴里坤洛包泉活断层→1895年塔什库尔干活断层→1902年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活断层→1906年准噶尔盆地南缘活断层→1914年鄯善碱泉子活断层→1924年阿尔金活断层→1931年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1985年卡兹克阿尔特活断层,反映了地震构造活动的新生性及迁移性。7—8级地震迁移距离为120—1340km,平均为640km。这些地震构造一般都发生过多次古地震,其平均复现期为千年左右。由布伦口活断层、策勒活断层、木孜塔格—鲸鱼湖活断层及霍尔果斯—吐谷里活断层上古地震断层的发现,拜城、库尔勒、吐鲁番和木垒古地震遗迹的展布,以及地震迁移规律等表明,今后十年北天山、南天山

关 键 词:地震  古地震  强震  中长期预报  新疆

ANALYSIS OF HISTORICAL MACROQUA-KES AND PALEOSEISMOTECTONICS IN XINJIA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DIUM AND LONG 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Bai M eixiang.ANALYSIS OF HISTORICAL MACROQUA-KES AND PALEOSEISMOTECTONICS IN XINJIA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DIUM AND LONG 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J].Inland Earthquake,1992,6(2):206-216.
Authors:Bai M eixiang
Abstract:
Keywords:Xinjiang Main earthquake tectonic distribution A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ime and space Forewarn fault Recent earthquake risk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