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洋中脊分段性及其拓展和叠接机制
引用本文:李三忠,郭晓玉,侯方辉,吕海青,郝德峰,刘保华. 洋中脊分段性及其拓展和叠接机制[J]. 海洋地质前沿, 2004, 20(11): 19-28
作者姓名:李三忠  郭晓玉  侯方辉  吕海青  郝德峰  刘保华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0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0472098,40002015)
摘    要:各种扩张速率下的洋中脊被转换断层和非转换断层分成许多段(长10到100km不等),而且这种岩浆活动和构造的分段特性在大西洋中脊表现特别明显。洋脊分段特征可以划分为4级。其中,转换断层是1级间断,其错断洋脊距离大于30km,其长度可达1000km左右,存在寿命可达10Ma。相邻转换断层之间的距离间隔也与扩张速率有关:扩张速率最慢处的距离间隔小于200km,中速一快速扩张脊为600~1000km,扩张速率大于140mm/a的脊段上未发现转换断层,总体上转换断层间距随扩张速率而增加。叠接拓展中心、斜向剪切带、火山间隔和横向断错等分别为2~4级间断,出现在两条转换断层之间,使洋中脊错断距离逐渐减少。2~4级区段的洋中脊长度也越来越小,存在的寿命也越来越短,直至4级区段的洋中脊长度一般小于10km,存在寿命为10^2~10^4a。这种分段性无论在超快速、快速、中速、慢速扩张脊,还是超慢速扩张脊都存在,其分段机制都与洋中脊拓展、叠接、跃迁(或废弃)、死亡过程密切相关,而拓展、叠接过程又受多种动力要素控制。正是洋中脊分段的动力机制控制了中央裂谷的存在与否。

关 键 词:分段性  大洋中脊  岩浆作用  构造
文章编号:1009-2722(2004)11-0019-0010
修稿时间:2004-11-08

Segmentation, Propagation and Overlapping at Mid-Oceanic Ridge
LI San-zhong. Segmentation, Propagation and Overlapping at Mid-Oceanic Ridge[J]. Marine Geology Letters, 2004, 20(11): 19-28
Authors:LI San-zhong
Affiliation:LI San-zhong~
Abstract:
Keywords:segementation  mid-ocean ridge  magmatism structur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