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岩溶裂隙发育特征
引用本文:唐博宁,朱传庆,邱楠生,崔悦,郭飒飒,陈驰.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岩溶裂隙发育特征[J].地质学报,2020,94(7):2002-2012.
作者姓名:唐博宁  朱传庆  邱楠生  崔悦  郭飒飒  陈驰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C0604302)资助的成果。
摘    要:雄安新区碳酸盐岩岩溶热储是具有重大开发潜力的优质地热资源。理清雾迷山组储层中岩溶裂隙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发育特征,对地热资源的形成与聚敛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合理有效地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提。根据岩芯采样、薄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雾迷山组岩溶裂隙的形成演化与几何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岩溶和裂隙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以印支运动晚期至喜马拉雅运动期间最为强烈,形成了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岩溶裂隙。雾迷山组裂隙带平均厚度和平均间隔分别为4.70m和4.05m,储厚比平均为41.90%。储层内部裂隙的走向主要为近北东向,倾角集中在50°~90°之间。面积裂隙频率达到5.34条/m~2。裂隙的长度和开度平均分别为1.20m和95.16μm。多种物质充填裂隙,以白云石、黄铁矿、石英最为常见,含有数量较多的半充填和未充填裂隙。现今地应力有助于裂隙的开启,储层中裂隙网络发育,连通性好,具有非常好的导水储水性能,为雾迷山组地热资源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

关 键 词:雄安新区  雾迷山组  岩溶裂隙  形成过程  几何特征
收稿时间:2020/5/5 0:00:00
修稿时间:2020/6/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