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 血清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引用本文:张立颖,赵 萌,李文通,袁 丁,杨贵强.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 血清蛋白多态性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3,44(6):1648-1653.
作者姓名:张立颖  赵 萌  李文通  袁 丁  杨贵强
作者单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暨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68,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暨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68,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暨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68,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暨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68,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暨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68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3055-05);北京市重大项目(D121100003712002)
摘    要:提要 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虹鳟、溪红点鲑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的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计算了各座位的基因频率、基因纯合度和Shannon 信息指数, 并探讨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 ( 1) 3个种群在α球蛋白、β1球蛋白、γ-球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5个座位上的遗传差异较大, 血清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频率; ( 2) 杂交种中出现部分双亲特异条带,表明杂交种整合了虹鳟♀ 和溪红点鲑♂的遗传信息,属两性融合生殖, 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种与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718和0.575, 遗传距离分别为0.332和0.554, 表明杂交种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母本一方, U PGMA 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关 键 词:虹鳟  溪红点鲑  杂交种  血清蛋白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收稿时间:2013/5/16 0:00:00
修稿时间:2013/8/1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