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
引用本文:彭红松,陆林,路幸福,凌善金.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3):422-431.
作者姓名:彭红松  陆林  路幸福  凌善金
作者单位: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安徽芜湖241003;2.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241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5)
摘    要:以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游记,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客流视角,探讨其旅游空间网络结构、节点功能角色及边界屏蔽效应,最后得出泸沽湖旅游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结果表明:① 泸沽湖旅游空间网络呈现中北部密集、南部疏松的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环湖旅游客流同时具有环状和节点状线路选择趋向,受边界效应影响,整体网络存在边界客流断裂现象,分片区旅游客流则呈多核心辐散状;② 泸沽湖环湖15个旅游村寨节点可分为旅游核心、次旅游核心、重要旅游节点、一般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5 种角色类型,同一类型旅游节点在中心性指标上有相似的模式特征;③ 跨界旅游活动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泸沽湖省级行政边界两侧整体边界屏蔽效应大致相当,而节点边界屏蔽效应分异显著,四川片区节点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比例明显大于云南片区;④ 泸沽湖跨界旅游空间网络结构总体呈现“五级旅游基地、六条旅游轴线、三级旅游系统”的空间格局,并提出川滇共建景区管委会,统一资源产品开发、品牌构建和市场营销,发挥小洛水、达祖的跨界旅游通道职能等优化路径。

关 键 词:跨界旅游区  泸沽湖  旅游客流  网络结构与优化  
收稿时间:2013-07-01
修稿时间:2014-01-0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