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6年北京“7·20”特大暴雨降水物理过程模拟诊断研究
引用本文:陆婷婷,崔晓鹏.2016年北京“7·20”特大暴雨降水物理过程模拟诊断研究[J].大气科学,2022,46(2):359-379.
作者姓名:陆婷婷  崔晓鹏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利用WRF模式,结合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对2016年北京“7·20”特大暴雨过程主降水时段的强降水物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模拟诊断分析。结果显示:降水峰值时刻前,强盛水汽辐合支撑强降水,同时加湿大气,后期,水汽辐合显著减弱,降水造成局地大气中水汽含量明显减少;降水峰值时刻前,水汽辐合、凝结和液相水凝物辐合共同助力强降水云系快速发展,后期,动力辐合作用减弱以及水凝物持续消耗和辐散,导致水凝物含量显著减少,降水系统逐步瓦解;主降水时段,垂直上升运动强度和垂直扩展范围逐步增大,并在降水峰值时刻达最大,之后减弱收缩;上升运动峰值高度从初期位于零度层上逐步降到零度层附近,进而回落到零度层之下,伴随“弱—强—弱”的降水强度变化;上升运动控制下,水凝物含量变化明显,但不同水凝物变化幅度不一,霰粒子和雨滴增幅最显著,并于降水峰值时刻含量达最大,随后减小,其他水凝物由于微物理转化和动力辐散等过程,导致其含量的变化幅度弱于上述两者。本文研究同时指出,不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7·20”特大暴雨强降水物理过程的可能影响以及不同强度降水物理过程的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关 键 词:“7·20”特大暴雨    降水物理过程    三维降水诊断方程
收稿时间:2020-11-25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