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湘南晚泥盆世佘田桥期碳酸盐块状流沉积特征
引用本文:蒋德和,曾允孚.湘南晚泥盆世佘田桥期碳酸盐块状流沉积特征[J].湖南地质,1990,9(4):32-38.
作者姓名:蒋德和  曾允孚
作者单位:地矿部宜昌地矿研究所,地矿部宜昌地矿研究所,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
摘    要:湘南晚泥盆世佘田桥期表现为东西两侧高而中部低陷的古地理面貌。两侧为碳酸盐台地,中间为深水台盆。在台盆、台地之间斜坡地带和台盆边缘,堆积了类型繁多的碳酸盐块状流沉积物。它们由两类在成因和分布上有密切联系的沉积体系组成,一类为重力崩落或滑移体系,包括岩崩、滑动和滑塌沉积,另一类为重力流体系,包括碎屑流、浊流和颗粒流沉积。在层序上它们虽作有规律的组合层序,但并不是完整的类型,而出现较大的变异性。已发现的组合层序有①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②碎屑流—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沉积,③变密度颗粒流—浊流沉积。它们沿近南北向的台盆的两侧边缘呈条带状分布,东侧位于临武香花岭至桂阳莲塘一带,重力流厚度可达150m左右,西侧位于道县虎岩坝至双牌县城一带,重力流厚只30—50m,反映了台盆边缘两侧构造活动强度不一致,东侧强,西侧弱。

关 键 词:佘田桥期  碳酸盐  块状流  沉积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