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柘林湾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
摘    要:依据柘林湾及其邻近海域2013年2、5、8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多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判别类别组成是否存在季度性差异;以种类更替及迁移分析种类的季度性变化;以IRI≥100作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判别标准.结果如下:(1)全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88种,属于8类(门)生物,前4位分别为软体动物41种,环节动物26种,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各7种.(2)4个季度的类别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类的季度性变化明显,夏→秋→冬种类的变动相对较大,群落的稳定性相对较低,该段时间环境向不利于大型底栖动物存活的状态转变;冬→春→夏种类的变动相对较小,群落稳定性相对较高,该段时间环境向利于大型底栖动物存活的状态转变.(4)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4个季度调查共有9种生物成为不同航次的优势种,分别为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中华内卷齿蚕(Aglaophamus sinersis)、梳鳃虫(Terebellides stroemii)、鳞腹沟虫(Scolelepis squamata)、膜质伪才女虫(Pseudopolydora kempi)和短吻铲荚螠(Listriolobus brevirostris),2个季度以上的优势种有6种,占全年优势种的66.67%,春、秋、冬3个季度的第一优势种均为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养殖业的发展对柘林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影响较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