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星系形态分类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汪敏,孔旭.星系形态分类的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07,25(3):215-225.
作者姓名:汪敏  孔旭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合肥,230026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天文台,星系与宇宙学联合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
摘    要:传统的哈勃星系形态分类法可以很好地对近邻的亮星系进行分类,但对低面亮度星系、矮椭球星系、矮旋涡星系以及高红移星系等都已无能为力。德沃古勒分类系统、叶凯士分类系统和范登伯分类系统是在哈勃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细化,利用光的中心聚集度或光度级等作为星系形态分类的参数。模型化分类系统试图定量地测量星系形态参数,但需要假定星系面亮度分布满足一定的形式,如r~(1/4)律、指数律等。最近几年,又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非模型化分类系统,给出了若干个可以直接测量星系形态的结构参数,如:聚集度指数C、非对称指数A、簇聚指数S、基尼系数G及矩指数M_(20)。这些参数可以反映星系的形成历史、恒星形成、与其他星系的相互作用、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的并合活动等。它们不仅可以有效地给出近邻星系的分类特性,还能用于测量高红移星系的形态。该文介绍了不同的星系形态分类方法,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最后介绍了基于非模型化分类系统的星系形态分类的研究进展。

关 键 词:天体物理学  星系形态  综述  结构参数  星系演化
文章编号:1000-8349(2007)03-0215-11
收稿时间:2006-07-17
修稿时间:2007-02-05

Progress on Galaxy Morphology Classification
WANG Min,KONG Xu.Progress on Galaxy Morphology Classification[J].Progress In Astronomy,2007,25(3):215-225.
Authors:WANG Min  KONG Xu
Institution:1.Center for Astrophysic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2.Joint Institute for Galaxy and Cosmology(JOINGC
Abstract:
Keywords:astrophysics  morphology  review  structural parameters  galaxy evolu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