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荆州市郊土壤中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引用本文:杨红梅, 段桂玲, 刘重芃, 童喜润, 吕红, 段瑞春, 梅玉萍, 张利国. 荆州市郊土壤中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2, 32(2): 346-352.
作者姓名:杨红梅  段桂玲  刘重芃  童喜润  吕红  段瑞春  梅玉萍  张利国
作者单位: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 430223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技术研究——主要农产品中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 ( 12010761404 )
摘    要:对荆州市郊的农田区、交通区和工业区土壤、汽车尾气、染料和煤等样品进行了铅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研究。铅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和交通区土壤均已受到一定的铅污染,其Pb含量平均值(32.80μg/g和26.28μg/g)均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但工业区受到的铅污染更严重。农田区土壤的Pb含量平均值(24.84μg/g)虽稍低,但也指示该区部分土壤已开始受到铅污染。土壤酸溶相Pb含量与全土Pb含量成显著正相关,指示土壤中的Pb主要分布在酸溶相中。铅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交通区和农田区土壤以及土壤不同相(全土、土壤酸溶相和残渣相)具有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且土壤的 206 Pb/204 Pb 和 208 Pb/204 Pb 比值大致具有如下规律: 土壤残渣相>全土>土壤酸溶相。但是,全土的两组Pb同位素比值平均值更接近于酸溶相的。煤、汽车尾气和染料等环境样品具有比土壤变化范围更大的Pb同位素组成。 208 Pb/204 Pb 与 206 Pb/204 Pb 相关关系图显示,土壤酸溶相大致位于残渣相、汽车尾气和染料与煤组成的三角形内,表明土壤同时受到了汽车尾气、染料和煤的影响。综合对比分析所有样品的Pb含量和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自无Pb汽油的使用,交通区的Pb污染已大大降低,但工业区受到的Pb污染在加重。为防止土壤铅污染的进一步加重,今后需重点防范工业Pb的排放与污染。

关 键 词:Pb同位素   示踪   铅来源   土壤   荆州
收稿时间:2011-08-22
修稿时间:2011-11-2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