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引用本文:郝鑫,吴智平,颜世永,谢飞,胡阳,刘丽华,何敏.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地质论评,2017,63(1):113-121.
作者姓名:郝鑫  吴智平  颜世永  谢飞  胡阳  刘丽华  何敏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油服工程院,山东东营,2571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YXKY 2012 SZ 01)资助的成果。
摘    要: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其浅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利用地震、测井以及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分析珠一坳陷浅层成藏影响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珠一坳陷距生烃中心15~20 km的范围为浅层成藏有利区域,断层产状与油气运移方向配置影响油气垂向输导路径,构造脊为油气横向远距离运移提供保障;依据断裂带内部结构以及“源—输”匹配关系,可将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分为“向源型”、“背源型”、“顺源型”以及“远源型”共四种类型。在“向源型”与“背源型”模式中油气分别沿油源断裂上盘与下盘运移;“顺源型”模式中油源断裂两盘均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远源型”距离生烃中心较远,构造脊对油气横向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油气成藏模式在各个凹陷间以及凹陷内差异明显,“顺源型”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藏模式。

关 键 词:浅层成藏  “源—输”配置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
收稿时间:2016/6/1 0:00:00
修稿时间:2016/8/11 0:00:00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in the Shallow Formations of Zhu I Depressio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HAO Xin,WU Zhiping,YAN Shiyong,XIE Fei,HU Yang,Liu Lihua and HE Min.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in the Shallow Formations of Zhu I Depressio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Geological Review,2017,63(1):113-121.
Authors:HAO Xin  WU Zhiping  YAN Shiyong  XIE Fei  HU Yang  Liu Lihua and HE Mi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