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引用本文:何丽娟,黄方,刘琼颖,李春荣,汪集旸.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2).
作者姓名:何丽娟  黄方  刘琼颖  李春荣  汪集旸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前瞻性研究项目(YPH08101)
摘    要: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在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裂陷特征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利用地球动力学理论在岩石圈尺度探讨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恢复早古生代热历史,为盆地生烃状态、生烃期次等研究提供重要热参数。首先,利用回剥技术得到盆地构造沉降史,并作为构造-热演化模拟的目标函数;然后,基于二维多期拉张模型,分别与晚震旦世、寒武纪和奥陶纪等3个时期构造沉降量拟合得到3期拉张系数,揭示岩石圈底界和温度场的演化以及基底热流随时间的演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在岩石圈拉张作用下,软流圈上涌形成热扰动,震旦纪时期基底热流值略有升高,其中高值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与西南,而川东北受到的影响最小;热扰动在寒武纪有所减弱,至奥陶纪时期基本消失,盆地热流值呈缓慢下降趋势;盆地基底热流在早古生代始终在52~59mW·m-2范围内。

关 键 词:构造-热演化  多期拉张模型  早古生代  基底热流  岩石圈尺度  数值模拟  四川盆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