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孟加拉湾盆地沉积地质与区域构造格架和盆地充填史关系综述
引用本文:Mahmood,Mam,M.,Mustafa,Mam,Joseph,R.,Curry,万玲.孟加拉湾盆地沉积地质与区域构造格架和盆地充填史关系综述[J].海洋地质,2009(4):23-42.
作者姓名:Mahmood  Mam  M.  Mustafa  Mam  Joseph  R.  Curry  万玲
作者单位:[1]孟加拉达卡大学地质系 [2]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 [3]广州流海洋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所,510760 [4]不详,510760
摘    要:印度次大陆东北部的孟加拉湾盆地位于印度地盾和印缅山脉之间,由三个地质区组成:(1)稳定陆架区;(2)中央深盆区(从东北部的Sylhet海槽向南部的Hatia海槽延伸);(3)Chittagong-Tripura褶皱带。由于盆地位于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处,即印度、缅甸和西藏(欧亚)板块,这些地质区的盆地充填史变化相当大。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和二叠-石炭纪岩石仅在稳定陆架区钻遇。印度地盾前寒武纪准平原化之后,孟加拉湾盆地的沉积作用开始在孤立的基底之上地堑盆地内发育。随着冈瓦纳大陆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破裂,印度板块向北运动,盆地在白垩纪开始向下挠曲,沉积作用开始在稳定陆架和深盆内发育。自那以后,沉积作用在大部分盆地内连续进行。盆地的沉降是由于地壳的差异调整、与南亚不同要素的碰撞、东喜玛拉雅和印缅山脉的隆升引起。随着冈瓦纳大陆的破裂,在白垩纪向下挠曲期间,几条发育较好的断层开始运动。到始新世,由于重要的海侵,稳定陆架区处于碳酸盐环境,而深盆区受深水沉积作用控制。孟加拉湾盆地沉积作用类型的重要转变发生在中始新世到早中新世期间,是印度与缅甸和西藏块体碰撞的结果。进入盆地的碎屑物流从北部的喜玛拉雅和东部的印缅山脉迅速增加,紧接着是盆地沉降速率的增加。在此阶段,深海沉积作用控制了深盆区,而盆地东部广泛出现深-浅海沉积环境。到中中新世,随着板块之间持续的碰撞和喜玛拉雅和印缅山脉的隆升,大量的碎屑物流从东北部和东部进入盆地.整个中新世,沉积环境继续变化,从盆地内的深海棚到盆地边缘的浅海相和海岸相。上新世以来,大量的沉积物从西部和西北部充填在孟加拉湾盆地,主要的三角洲建造继续发育成为现在的三角洲地貌。自白垩纪以来,由于这个地区主要板块运动和碰撞类型,恙加拉湾盆地的结构一直在变化。然而,当占地理环境和物源区发生变化时,盆地可以识别出三个显著变化,即出现于早始新世、中中新世和上新一更新世。现今的盆地具有的北部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系和南部盂加拉深海扇这一结构彤成于上新-更新世后半期,在那以后的三角洲进积受到东喜玛拉雅造山作用的强烈影响、孟加拉湾北部的更新世冰川活动伴随着海平面变化.

关 键 词:盆地充填  孟加拉湾  沉积地质  区域构造格架  印度次大陆  沉积作用  冈瓦纳大陆  印度板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