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蒙地区燕山期花岗岩Nd、Sr、Pb同位素及其岩石成因
引用本文:肖成东,张忠良,赵利青.东蒙地区燕山期花岗岩Nd、Sr、Pb同位素及其岩石成因[J].中国地质,2004,31(1):57-63.
作者姓名:肖成东  张忠良  赵利青
作者单位:1.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300181
2.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摘    要:由于缺乏系统的同位素分析研究工作,过去对东蒙地区燕山期岩浆岩的成因探讨,主要集中在大量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研究,因此,其成因观点和岩浆起源的认识也各持己见,主要有3种认识:1)本区中生代壳源和幔源共生的“双模式”观点,认为锡多金属成矿与这种“双模式”的岩浆岩有成因联系;2)中生代花岗岩属于引张环境下,地幔上隆所引发的亚碱性一碱性非造山岩浆作用的产物;3)中生代岩浆岩是中生代大陆内部伸展造山环境下底侵作用形成的一套壳幔混熔岩浆的产物。总之,研究者多认为燕山期岩浆岩具有壳幔混合起源的特征。笔者对燕山期花岗质岩石的钕、锶、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εNd(t)全为正值,变化范围为 0.75~ 8.12,平均值为 3.07,说明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与亏损地幔有成因联系。其初始锶比值比较集中,变化于0.7028~0.7096,平均为0.7063,介于现代大洋玄武岩(0.702~0.706)和大陆地壳(0.706~0.718)之间,更接近大洋玄武岩。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初始铅同位素的3个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308b/^204Pb都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8.3742,15.5500,38.1810。由钾长石的铅同位素比值计算出来的μ值介于9.51~8.91之间,低于μ=9.74的陆壳演化线。结合邻区兴蒙—北疆一带的岩浆岩同位素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东蒙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和亏损地幔起源的晚华力西期古蒙古洋壳的部分熔融作用,即燕山期花岗岩浆最终起源于亏损地幔。并且提出了亏损地幔—古蒙古洋壳—边缘陆块活化的演化模式。

关 键 词:花岗岩  同位素  亏损地幔  东蒙地区  岩浆岩
文章编号:1000-3657(2004)01-0057-07

Nd, Sr and Pb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Yanshanian granitoids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their origins
XIAO Cheng-dong,ZHANG Zhong-liang,ZHAO Li-qing.Nd, Sr and Pb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Yanshanian granitoids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their origins[J].Chinese Geology,2004,31(1):57-63.
Authors:XIAO Cheng-dong  ZHANG Zhong-liang  ZHAO Li-qing
Institution:XIAO Cheng-dong 1,ZHANG Zhong-liang 1,ZHAO Li-qing 2
Abstract:
Keywords:Nd  Sr and Pb isotopes  Yanshanian  granitoid pluton  eastern Mongolia  depleted mantle  petrogenesi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