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下游酷暑与冷夏的分析
引用本文:向元珍,包文杰. 长江下游酷暑与冷夏的分析[J]. 地理学报, 1992, 0(4)
作者姓名:向元珍  包文杰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 北京(向元珍),江苏省气象台 南京(包文杰)
摘    要:长江下游的酷暑与冷夏是旱涝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灾害性天气,本文以南京为代表,确定了长江下游酷暑年和冷夏年的三条标准。盛夏(7—8月)温度主要决定于7月平均温度T,并与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以及印度季风低压—ITCZ有关。在酷暑年,印度低压更为频繁而强烈,位置略偏南;副热带高压较强,且直接控制江淮流域。100hPa青藏高压明显偏强,位置偏北偏东;青藏高原上常有500hPa暖中心东移。冷夏年三种成因:一是冷空气较强,梅雨明显而持久;二是ITCZ和热带系统强而活跃,盛夏频繁影响长江流域;三是以上两种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混合型冷夏。

关 键 词:酷暑  冷夏  副高  梅雨型  ITCZ型

ANALYSIS OF THE SWELTERING AND COLD SUMMER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Xiang Yuanzhen. ANALYSIS OF THE SWELTERING AND COLD SUMMER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2, 0(4)
Authors:Xiang Yuanzhen
Abstract:
Keywords:Sweltering summer  Cold summer  Subtropical high  Mei-yu type  ITCZ type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