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盲逆断层震后变形耦合机制研究——以2017年伊朗MW7.3地震为例
引用本文:王洵,王卫民,何建坤,周云.盲逆断层震后变形耦合机制研究——以2017年伊朗MW7.3地震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24(2):571-586.
作者姓名:王洵  王卫民  何建坤  周云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3.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4094,4217411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70302)共同资助;
摘    要:震后变形是地震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地震演化过程、断层性质及地震危险性评估的认识.2017年伊朗MW7.3地震InSAR观测资料丰富,为研究扎格罗斯造山带山前褶皱带盲逆冲断层震后变形机制提供了切入点.合理详细的震源模型及高精度的形变观测是开展震后余滑或黏弹松弛研究的首要前提,本文采用多视角InSAR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该地震的破裂滑动分布,并解算得到伪三维地表位移,利用InSAR时序分析提取震源区主震后一年半内变形特征,显示震源区震后形变特征与同震位移场类似,LOS向形变速率最大值约8 cm·a-1,震后变形预示震源区可能存在明显的震后应力调整现象.利用震后半年内形变资料约束的纯运动学余滑模型表明同时期释放能量为矩震级MW6.7,进一步探讨应力驱动震后余滑及下地壳黏弹性松弛对震后变形的贡献,基于分层黏弹模型的模拟计算表明震后余滑和黏弹松弛效应的耦合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地表震后变形特征,其中震后余滑主要分布在同震破裂区的上方浅部,对主震后一年半内震后地表变形起主导作用,震源区壳下黏滞系数量级下...

关 键 词:伊朗MW7.3地震  InSAR  联合反演  震后形变  震后余滑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