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北旺苍苍王峡龙潭子河壶穴形态及成因初探
引用本文:何雨栗,刘丽娟,张斌,左自泉,刘守江,孙柏年.川北旺苍苍王峡龙潭子河壶穴形态及成因初探[J].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2-2022072002.
作者姓名:何雨栗  刘丽娟  张斌  左自泉  刘守江  孙柏年
作者单位:1)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2)四川省干旱河谷土壤侵蚀监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3)西华师范大学嘉陵江流域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9;4)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四川南充,637009;5)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2NSFSC17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971015)、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编号:18Q018)和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编号:CXTD2018- 10)的成果
摘    要:河成壶穴是山区河床基岩上常见的微地貌类型,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关键信息。基于此,本文以川北旺苍苍王峡龙潭子河110处河成壶穴为研究对象,详细测量其形态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串珠状壶穴大小、深度及形态在河床纵剖面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串珠状壶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壶穴集中分布在下寒武统阎王碥组硅质砾岩中,其中发育的石英砂岩夹层对壶穴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双层天生桥壶穴则是典型的代表;区内发育NE、E—W向平面共轭X型构造节理和S—N向构造节理,三角形、菱形、不规则形壶穴多受两组或 3 组节理控制,其中S—N向构造节理还控制了壶穴的长轴走向和河谷走向;构造节理对壶穴口形态的演化影响显著,而对壶穴垂直剖面形态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将丰富和完善河成壶穴地貌的数据资料,为米仓山地区河流地貌和构造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河成壶穴  下寒武统阎王碥组  硅质砾岩  龙潭子河  苍王峡
收稿时间:2022/1/23 0:00:00
修稿时间:2022/6/2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