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储层可改造性评价——以郑庄区块为例 |
| |
引用本文: | 姚艳斌, 王辉, 杨延辉, 刘大锰, 鲁秀芹, 曹路通. 煤层气储层可改造性评价——以郑庄区块为例[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1, 49(1): 119-129.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21.01.012 |
| |
作者姓名: | 姚艳斌 王辉 杨延辉 刘大锰 鲁秀芹 曹路通 |
| |
作者单位: | 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0427);华北油田股份公司重大专项外协课题(HBYT-YJY-2018-277)。 |
| |
摘 要: | 我国煤层气资源探明率与动用率“双低”,导致煤层气增产显著放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常规煤储层评价较少考虑煤储层的可改造性潜力,导致发现的优质储量偏少,已发现的储量动用率偏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煤储层可改造性评价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为例,系统开展了岩心与大样物理模拟实验、测井与地震反演分析等;通过对比分析典型井储层地质特征与微地震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结果,指出影响煤储层可改造性的关键地质因素为煤体结构、宏观煤岩类型、煤层构造变形、煤层地应力、煤层与顶底板的抗拉强度之差,建立了煤储层可改造性综合定量评价模型;并对郑庄区块煤储层可改造性进行了评价分区,其结果得到了区内千余口产气井的验证。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尚未动用储量区的煤层气建产和已动用储量区的开发方案优化调整,根据不同区块储层地质特点选择适应性的工程技术与改造方案,以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我国煤层气“增储上产”的关键。
|
关 键 词: | 煤储层 煤层气 可压裂性 储层改造 提高采收率 沁水盆地郑庄区块 |
收稿时间: | 2021-01-13 |
修稿时间: | 2021-01-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