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南部早白垩世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引用本文:徐立明,王大可,刘玉,郑吉林,张文强,梁中恺.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南部早白垩世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J].现代地质,2018,32(6):1212.
作者姓名:徐立明  王大可  刘玉  郑吉林  张文强  梁中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支队,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黑龙江 1∶5 万碧州公社、大乌苏、玻乌勒山、沙兰山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212011220666)。
摘    要:以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南部基性、中性和酸性侵入岩(SiO2=5127%~7490%)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 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测定的2件样品锆石U Pb定年结果分别是(1269±08) Ma和(1234±09) Ma,侵位于早白垩世。在哈克(Harker)图解中,多数样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随SiO2含量增加具有很好的线性演化趋势(除K2O和Rb外)。微量元素总体显示富集P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并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05 517~0706 827,εNd(t)=-682~079)。综合研究认为,塔河南部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浆源区是与俯冲有关的熔流体交代的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相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相的混合源区,且以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相为主,在岩浆快速上升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最后形成一套宽谱系的岩浆演化序列。结合中国东北地区火山岩展布方向、古地磁资料、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时间以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等已有成果,认为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南部的侵入岩产出在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有关的后碰撞环境。

关 键 词:大兴安岭  锆石U  Pb定年  分离结晶  早白垩世  蒙古—鄂霍茨克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