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DPRISM概念框架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岷江上游为例
引用本文:郭梦迪,韩继冲,施玥,邵怀勇,杨青林.基于DPRISM概念框架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岷江上游为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9(1):128-134.
作者姓名:郭梦迪  韩继冲  施玥  邵怀勇  杨青林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302282);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重点研究基金项目(13ZA0059)
摘    要:针对目前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选取片面性、脆弱性动态变化研究薄弱的问题,基于DPRISM概念框架选取2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研究岷江上游2000年-2014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过程。结合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特点,建立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利用多源数据,包括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基本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出EVI(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Index)值,并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及其变化率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2000年-2014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呈西部向东部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点;②三个时间段内脆弱性均以微度、轻度、中度为主,面积比例分别为:84.15%、84.42%、87.13%;③三个时间段内,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变化率R均小于0,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值在逐年减小;④14年间,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呈逐步改善趋势,但该趋势不明显,还需长期坚持生态治理政策。

关 键 词:DPRISM概念框架  生态环境脆弱性  岷江上游  时空动态变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