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二维时空地图的中国高铁经济区格局模拟
引用本文:陆军,宋吉涛,梁宇生,徐杰.基于二维时空地图的中国高铁经济区格局模拟[J].地理学报,2013(2):147-158.
作者姓名:陆军  宋吉涛  梁宇生  徐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79)~~
摘    要: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5个点作为高铁经济区的基准点,以国家铁路和高速公路规划为基础数据库,根据二维扭曲时空地图的制作原理,运用GIS软件和Visual Studio 2008程序编辑平台,制定基于高铁的"中国多中心地图",模拟各高铁经济区内城市通达基准点的时间。分析发现:①高铁建成后,全国5大高铁经济区节省的时间约占原通达时间的34%,不同节点节省时间的差异较大。其中2h经济圈范围内,高铁沿线城市的通达时间节约比例高达50%;2h经济圈以外该比例则集中在30%~40%之间;距离基准点越远,高铁对时间成本节约的价值相对越低。②高铁建成后,全国总体上空间极化现象显著,板块化特征显现,而线性特征明显弱化。如,京津冀和济南都市圈形成一体化区域,以沈阳都市圈为中心形成东北城镇密集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容纳中原城市群和皖江城市群部分地区的长江中游城镇密集区,长三角城市群扩展到了海西经济区,泛珠三角城市群涵盖了北部湾经济区。北京—哈尔滨、西安—乌鲁木齐和重庆—贵阳—南宁成为中国3大重要的线性城镇走廊。③各高铁经济区空间组织模式的分异特征显著。上海和广州高铁经济区可归纳为向心式模式,武汉和北京高铁经济区为圈层式结构,而重庆高铁经济区则属于典型的空心式模式。

关 键 词:高铁经济区  二维时空地图  区域经济格局  城镇分布模式  中国

The simul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hina’s HSR-economic zones based on the 2D time-space map
LU Jun,SONG Jitao,LIANG Yusheng,XU Jie.The simul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hina’s HSR-economic zones based on the 2D time-space map[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3(2):147-158.
Authors:LU Jun  SONG Jitao  LIANG Yusheng  XU Jie
Institution:1 (1.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