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
引用本文:杨忍,刘彦随,郭丽英,李玉恒.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81-190.
作者姓名:杨忍  刘彦随  郭丽英  李玉恒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30748,41101162,4100137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04)
摘    要:利用环渤海地区分县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神经网络确定权重的方法,对该区分县农村空心化程度和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综合测评,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两者耦合规律探索.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区域差异明显.高度空心化且进入稳定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C”型沿海地区;平原传统农区,农村空心化正处空心化的成长、兴盛期;农村空心化低值区主要集中落后山区.②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明显.辽中平原粮食主产、冀中南粮食主产区、鲁西鲁南粮食主产区集约度较高;低集约度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沂蒙山区、坝上高原等落后地区.③农村空心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空心化出现、成长期,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地区隐性失业问题得以解决,耕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升;农村空心化发展至兴盛期,农村地域发展面临主体弱化,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所下降;至空心化稳定期,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耕地利用集约度将反弹上升,最终趋于波动稳定.

关 键 词:农村空心化  耕地利用集约度  耦合  神经网络  环渤海地区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for rural hollowing and cultivated land use intensive degree: Taking the Circum-Bohai Sea region in China as an example
YANG Ren,Liu Yansui,GUO Liying,LI Yuheng.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for rural hollowing and cultivated land use intensive degree: Taking the Circum-Bohai Sea region in China as an example[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3,32(2):181-190.
Authors:YANG Ren  Liu Yansui  GUO Liying  LI Yuheng
Institution:1,2(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2.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CAS,Beijing 100101,China;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4.Institut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AA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