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青山口组核形石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杨玉芳.松辽盆地早白垩世青山口组核形石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地质学报,2009,83(4):558-569.
作者姓名:杨玉芳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3.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5.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202406
摘    要: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带龙虎泡-大安阶地与西部泰康隆起的交界处青山口组二三段高二、高一砂岩组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沉积——核形石,最典型的核形石产在杜30井的青山口组二三段(Qn2+3)段。发育核形石的层段厚度约40cm,产出深度为1415.36-1415.77m。核形石颜色以灰色、棕褐色为主,有球状、椭球状、扁球状和不规则状。通过研究认为,本区核形石形成环境主要有两种: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相带及滨浅湖滩坝相带。青山口组沉积期为湖盆萎缩期,随着相带向湖盆内(研究区东南方向)的迁移,核形石发育层位也向上迁移,表现出良好的环境指示意义。较少的陆源供给、较深的水体、温暖的气候、波动的水体环境都为介形虫的发育及核形石的物质沉淀、滚动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于是,核形石在小林克-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大量成层发育。

关 键 词: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二三段  核形石层  高台子油层  形成环境  相带迁移
收稿时间:2008/8/20 0:00:00
修稿时间:2008/10/26 0:00:00

Characteristics of oncolites in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of Early Cretaceous,Songliao Basin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yangyufang.Characteristics of oncolites in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of Early Cretaceous,Songliao Basin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9,83(4):558-569.
Authors:yangyufang
Institution: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bstract:
Keywords:Songliao Basin  Qingshankou Formation  Gaotaizi oil layer  oncolite lay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facies migr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