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4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TC生成之原因分析
引用本文:李靓,胡啸,王小光,康志明.2014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TC生成之原因分析[J].气象,2016,42(11):1325-1334.
作者姓名:李靓  胡啸  王小光  康志明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44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5104)资助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资料,对2014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TC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极地冷空气南侵,造成8月上中旬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南,下旬冷空气减弱,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致使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信风与赤道西风的汇合区位置异常偏南;马斯克林高压偏弱,导致索马里急流和东印度洋越赤道气流也弱,印度半岛中低层季风低压或季风槽极其不活跃。澳大利亚高压路径偏东或偏西和势力偏弱,则南海南部越赤道气流亦弱。8月上中旬台风主要源地的海表温度明显偏低,不能酿成低层高温高湿的大气;月内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大气的对流活动很弱,层结较稳定、风速垂直切变大,均不利于TC发生发展。在南海到菲律宾以东洋面低层为弱的正涡度区和负散度区,有辐合上升运动,但垂直速度很小,不能满足TC尺度的环流发生和发展;南亚高压和副高南侧东风扰动造成对流层高层为弱上升区,不能形成高空辐散机制,不利于上升气流维持和加强。故此,8月在异常偏南的ITCZ中生成的4个热带扰动最终均未能发展成台风。

关 键 词:TC,环流形势特征,季风低压,OLR,ITCZ
收稿时间:2015/6/15 0:00:00
修稿时间:2016/8/17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