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藏北索县—巴青地区中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
引用本文:肖传桃,柳成,叶明,陈肯,艾军,范君.藏北索县—巴青地区中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J].沉积学报,2014(1).
作者姓名:肖传桃  柳成  叶明  陈肯  艾军  范君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972019);湖北省教育厅计划类科技项目基金与长江大学科学发展基金联合资助
摘    要:索县、巴青地区均位唐古拉山脉的南侧,属于羌塘地层区,其中,索县的桑卡拉佣组和巴青马如的布曲组中均发育有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为六射珊瑚Schizosmilia、层孔虫Parastromatopora以及双壳类Liostrea。在分析造礁生物的个体生态特征基础上,根据研究区造礁生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将生物礁划分为5个造礁群落,即SchizosmiliaParastromatopora,Parastromatopora,Schizosmilia,Liostrea和Cyanobacteria-Liostrea造礁群落,并阐述了各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特征。根据群落在纵向上的组合与发育特征,分析了造礁群落的演化与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其中,Schizosmilia-Parastromatopora,Parastromatopora和Schizosmilia三个群落构成了索县地区造礁群落的演化序列,Liostrea和Cyanobacteria-Liostrea构成了巴青地区造礁群落的演化序列,造礁群落演化分析表明,群落演化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群落演替,这种形式主要发育于索县桑卡拉佣组生物礁中;第二种形式为群落取代,这种形式主要发育于巴青布曲组生物礁中。最后,阐述了研究区的生物礁的发育特征与成礁方式,认为研究区主要成礁方式有造架作用、障积作用和黏结—障积作用,其中前两者主要体现于桑卡拉佣组生物礁中,后两种主要见于巴青布曲组生物礁中。

关 键 词:生物礁  古生态学  成礁方式  中侏罗世  藏北地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