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土壤植硅AMS14C测年初步研究 |
| |
引用本文: | 金和天, 潘岩, 杨颖亮, 秦岭, 孙国平, 郑云飞, 吴小红.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土壤植硅AMS14C测年初步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1): 1-7. doi: 10.3969/j.issn.1001-7410.2014.01 |
| |
作者姓名: | 金和天 潘岩 杨颖亮 秦岭 孙国平 郑云飞 吴小红 |
| |
作者单位: | ①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 100871;;; 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杭州 310014 |
| |
摘 要: | 植硅体(phytolith)是植物体细胞中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后的产物。非晶体二氧化硅的一个聚合基有活性,能够结合植物细胞中的有机碳。植物体死亡后,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形成坚硬的硅质物,具有抗风化、抗腐蚀、耐酸的特点。植物原生的有机碳被封闭在植硅体内,与外界隔绝,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利用植硅体进行14C年代测定,可以得到植物体死亡的年龄。本研究采集浙江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田土壤样本,提取其中的植硅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鉴定,并利用加速器质谱对植硅体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以期得到水稻田的使用年代;对同层位炭化植物种子也利用加速器质谱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对比结果显示,植硅体年代数据与炭化植物种子的年代在3σ误差范围内一致,植硅体年代数据的中值比炭化植物种子的年代数据中值略有偏老。可以认为植硅体的年代基本上代表了水稻田被使用的年代,植硅体测年可以作为植物年代测定的有效手段。同时,本文尝试针对本研究植硅体年代数据偏老的部分原因做了一点讨论。
|
关 键 词: | 植硅体 加速器质谱(AMS) 碳十四年代测定(14C) 新石器 田螺山遗址 |
收稿时间: | 2013-09-30 |
修稿时间: | 2013-11-15 |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